各学院团总支、各学生团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对学校思政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我校2024年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对象
原则上2023级在校高职生全部参加,每个二级学院最少报送1个重点项目团队,2个一般项目团队。
三、活动时间
2024年7月-8月/暑假
四、总体原则
(一)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二)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三)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三下乡”社会实践与“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四)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五、实践内容
(一)重点项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组织青年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乡村振兴促进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以及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5.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
(二)专项实践项目
1.“追寻红色足迹 承扬革命精神”红色追寻专项实践。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矢志艰苦奋斗 传承陇人品格”全省青年主题文化活动,组织青年学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开展实地调研学习,积极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甘肃省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展馆,引导青年学生体悟陇原大地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力量,弘扬传承“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和勤奋质朴、吃苦耐劳、坚忍执着、百折不挠的陇人品格。
2.“陇原心连田野 韶华筑梦乡村”乡村振兴专项实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活动、现代乡村治理参与活动、乡村规划建设献策活动、乡村公共服务志愿活动、农业农村科技支持活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乡村支教、顶岗支教、“爱心课堂”“特岗计划”等实践项目,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3.“凝聚青春力量 培育文明新风”文明倡导专项实践。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践行核心价值观、丰富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倡导婚嫁新风尚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文化润民心 青年进基层”行动,组建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就近就便深入乡镇、社区开展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运用手绘墙、画作、曲艺小品、地方戏等表现形式,将“四史”故事、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环保、法治宣传、社区治理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生动丰富的内容展现出来,大力弘扬文明新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汇聚青年才智 助力经济发展”就业创业专项实践。按照省教育厅、学校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及“访企拓岗”相关要求,结合学院、学生实际,积极对接、拓展省内外优质用人单位,动员大学生主动参加就业见习、实习实践、企业参观、访问交流、高管分享、模拟面试、职业体验等活动,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开拓视野,了解优秀企业文化,提升毕业生企业认同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单位用人需求,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特色产业调研、当地资源开发、安全生产教育、就业创业等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结合“挑战杯”竞赛及科研课题等,开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社会实践以及“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云端接力,通过对接调研、应用实践与技术转化,用专业技能解决人民所需,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壮丽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5.“大美甘肃,青春行动”生态环保专项实践。组织青年学生聚焦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围绕垃圾分类、资源开发、废品回收、节能减排、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防等环保主题,广泛开展绿色科考、生态宣讲和河流深滩、粮食节约等环保行动,扎实做好黄河流域生态环保工作。结合甘肃省青年生态文明创新创业大赛,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实践,聚焦重大创新方向,投身绿色环保事业,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6.“七彩假期”少年儿童关爱行动专项实践。结合全省“结对帮扶 爱心甘肃”工程,组织青年学生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特殊困难儿童等少年儿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青年学生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学业辅导、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等形式的少年儿童关爱志愿服务。以《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深入推进送法进学校、进工厂、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针对青少年人身安全,校园不良贷款,毒品危害及反邪教等重点内容,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通过法治情景剧表演、模拟法庭、法律诵读等体验式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根据就近就便、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少年儿童状况调查、卫生健康教育、亲情陪伴、心理状况专题调研等活动,聚焦思想引领,突出实践育人,为党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调研专项实践。结合《甘肃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方案》要求,各实践团队可通过实地调研、文化宣讲等形式,探究中华文化传承、献策文化产业发展、关注文化设施建设、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在实践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到全社会,为弘扬中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三)个人分散实践
1.我为家乡代言。实践队员可深入探寻家乡在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农业发展、产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开展调研,用短视频、摄影作品等方式全面展现家乡发展新面貌,为家乡文化、景物、农产品等代言,积极以青年视角见证家乡的发展变迁,并作为代言人传播家乡特色,营造大美家乡青年共建的良好氛围。要求参与学生每人以“我为家乡代言”为主题拍摄照片或视频,以#我为家乡代言#为话题通过微信朋友圈、个人QQ空间进行宣传。
2.我为定职代言。实践队员返家乡后,可多视角多层次展示学校的良好形象,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公众认可度,通过发放宣传材料、播放招生宣传片、学习经验分享等方式及时展现我校取得的新成绩、新面貌,以实际行动提高我校的影响力和招生率。要求参与学生每人需拍摄以“我为定职代言”为主题的活动照片,配以不少于50字的文字,以#我为定职代言#为话题通过微信朋友圈、个人QQ空间进行宣传。
3.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根据团省委学校部《关于开展2024年甘肃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的通知》要求,符合条件的实践队员根据团省委、省直机关团工委在甘肃共青团网站、甘肃省学联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实习岗位信息,填写《2024年甘肃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报名登记表》,由学院团总支、校团委审核盖章后,扫描成PDF格式,文件名为:扬帆计划+学校名+本人姓名,发至用人单位指定的学生投递邮箱。同时,各学院团委、团总支组织学生填写《2024年甘肃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安全登记表》,并由学生本人和家长签字。各学院团委、团总支汇总本院报名参加“扬帆计划”的学生基本信息,填写《2024年甘肃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报名学生汇总表》,于7月3日前将电子版发校团委张莉波老师处。
4.“返家乡”社会实践。按照“双向选择、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组织大学生暑假期间返乡开展以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等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学生不断提升社会化能力,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具体要求以团省委后续通知为准。
四、项目类别及有关要求
(一)社会实践项目主要针对集中组队的实践团队,分为重点项目、专项实践项目和学院项目。重点项目和专项实践项目由学院或学生团体申报,实践结束后依据实践成果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学院项目由学院申报,由学院给予经费支持。
(二)重点项目共5项内容,各学院、各学生团体原则上选择其中1项内容申报。专项实践项目共7项内容,各学院、各学生团体原则上选择其中1-2项内容申报。学院项目可参考专项实践项目内容申报,也可结合实际自选题目申报,学院项目原则上每个学院不超过3项。对于申报方向较为集中的项目,校团委将根据实际统筹调整。
(三)实践团队成员必须是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全日制学籍的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每个团队人数控制在6—10人(含指导教师)且必须有指导教师全程带队指导实践。
(四)每个团队只能申报1个实践项目,每个团队成员只能参与1个实践团队,发现同一团队、同一成员多次申报的,取消该团队立项资格。
(五)跨年级、跨学院实施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或学生团体业务指导单位负责申报并指派指导教师。
(六)要求实践团队名称鲜明,项目活动计划周详、分工明确、内容详细、方案合理、便于实施和评估总结;项目经费预算依据合理、实事求是。
(七)2023级高职生原则上必须参加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以组队或分散实践的形式参加均可。参加分散实践的学生可以选择第1和2项内容开展活动,也可根据实际另选第3或第4项内容开展活动。
五、立项程序
(一)项目申报
6月18日-6月24日各学院团委、团总支、各学生团体组织申报项目,填写《定西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附件1),并将社会实践项目团队汇总表(附件3)填好后于6月21日下午4点前将电子版、纸质版报送至校校团委张莉波老师处。
(二)评审及立项
6月下旬-7月上旬,校团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报学校同意后确定立项团队。
(三)实践物资与培训
1.确定立项团队后,各立项团队持签订的《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责任书》(附件2)到校团委社会实践部统一领取实践物资。
2.批准立项的实践团队必须为指导教师和团队成员购买保险方能参与实践,不购买保险的实践团队取消立项资格。校团委联系保险公司为重点项目团队和专项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和成员购买保险,学院项目团队由所在学院负责购买保险。
3.各实践团队的培训由校团委和各学院团总支共同实施,校团委将邀请相关老师对所有立项团队负责人及指导老师进行安全和宣传培训,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六、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至少参加一次相关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大力整合资源,畅通校地衔接,结合农科专业特色、发挥优势、丰富内容、务实推动,不断总结提炼出实践育人工作中的突出成效和亮点,力争形成“一地一品”“一院一品”等百花齐放的工作格局。要求各实践团队在“中青校园”APP和“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平台报备并积极投稿。
(二)加强指导,提高质量。各学院要选派优秀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切实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和调研报告质量,把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情况作为业绩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推动校地共建,鼓励实践团队发挥专业优势,以“揭榜挂帅”等形式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要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相结合,广泛组织团队和学生积极参加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等系列活动。
(三)做好宣传,及时总结。各学院、各实践团队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营造良好实践氛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将思政教育贯通社会实践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要在学校学院网站或公众号实时发布实践动态;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挖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人物作为鲜活案例,吸引、动员和组织更多师生参与,不断提升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四)严格管理,守牢底线。各学院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出发前要做好安全教育,为参加活动师生统一购买保险,做好安全应急预案,指导教师需全程随队参与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做好实践团队的安全教育管理,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联 系 人:张莉波 联系电话:18394674470
附件:1.定西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2.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责任书
3.2024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团队汇总表
共青团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4年6月18日